有人说,博物馆一头连接着历史,一头关联着未来,是穿越时空的隧道,让尘封的过往缓缓显现。也有人说,博物馆记载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将历史和世界高度浓缩,是存贮着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巨型宝藏。
2023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5月18日当天,青岛的收费博物馆将向社会免费开放或优惠开放,并有多家博物馆提供免费讲解等服务,邀请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享受美好文化生活。
文化创意,展示城市风貌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去逛逛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在安徽路与广西路路口,一幢双塔高耸的复古哥特式建筑是周边的一道靓丽风景,她就是青岛邮电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品约1000余件,历史图片2000余张。
这座始建于1901年的建筑是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也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楼,改建为博物馆后,她的建筑格局完全恢复了一个多世纪前的原貌。走进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电话墙,几十部不同年代、不同造型、不同功能的古董电话诉说着历史变迁。在这座百年老楼里,留存着青岛优点通信的发展脉络,是市民和游客探寻青岛近代历史和邮电发展史的窗口。如今,你可以在这里了解青岛故事,执笔寄信未来。
穿越百年轨道,你可以到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转转。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胶济铁路的修筑过程、胶济铁路与青岛城市布局示意图、不同时期铁路客运人员服务旅客的场景……近距离感受胶济铁路百年来恢宏壮阔的发展历程。
news.KemAOWAnG.orG。cn场馆运用实物展品、复原车厢、实拍画面、VR影院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了铁路发展的沧桑巨变和快速发展的新机遇。近日,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和青岛客运段将博物馆搬上了高铁。车票、邮票、臂章、机车模型等500余件反映胶济铁路百年发展史的展品走到了旅客身边,传播着青岛文化。
news.KemAOWAnG.orG。cn小众展馆,走进大众视野
在青岛星罗棋布的博物馆中,一些别具一格的小众博物馆让人惊艳。
近日,位于胶州市洋河镇东王家庄的青岛艾山天文台星光公园一期工程正式开园了。园区内有我国唯一的流星学术科普小型博物馆“流星博物馆”。记者了解到,该博物馆是依托青岛艾山天文台以及所辖的全国最大的流星光学监测网络(CMMO)而建立。
该博物馆有收藏、鉴定、文献整理汇编、艺术展示、学术展示、学术研究等功能,全方位呈现了我国从古代到现代的流星观测。据馆长周昆介绍,和流星相关的展品很多都是孤品,因为行业小众,导致展品收集过程并不容易。博物馆目前拥有文物、文献共417件(套),涵盖古籍善本、甲骨、观测手稿、文献资料、陨石、邮品、观测设备、电影胶片、拓片等,内容丰富有较大的科研、科普价值。
news.KemAOWAnG.orG。cn在西海岸新区,青岛贝壳博物馆吸引了不少游客。博物馆主要由贝壳标本展示区、贝壳观赏区、儿童互动区、科普区、贝类商品展示区及贝类生物科学研究院六部分组成,展藏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五个纲、262科、4260余种贝壳(海螺)标本和130余种贝类化石。
news.KemAOWAnG.orG。cn馆内有号称“海贝之王”直径一米的大砗磲,也有需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小沙贝,还有来自4.5亿年前奥陶纪的鹦鹉螺化石。从书本走进生活,小众有趣的博物馆不只吸引了贝壳迷,更让“打卡”博物馆变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足不出户,藏品触手可及
“一些展览的展出时间有限,还没来得及去就结束了。虚拟展厅可以将展出内容保存下来,远程参观。”1996年出生的王佳告诉记者,虚拟展厅打破了时空壁垒,让藏品近在眼前。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博物馆采用馆藏精品书画微动画、馆藏精品文物三维展示、馆藏三级以上文物高清图片、VR虚拟展厅、H5微展览等数字展览形式,打破观众和博物馆之间的时空界限。例如,青岛市博物馆2023新春跨年特展《一场关于生肖兔的旅行——癸卯生肖贺岁胶东五市联展》,在线下展览结束后,转战线上,用文物和现代艺术展品刻画出生肖兔的前世今生。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让观众有更直观、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增强观众的文化体验感。在城阳博物馆“云看展”功能里,网友可以切换小行星、水晶球、鱼眼等视角,并可以打开全屏模式、VR模式,查看展览简介和文物详情。
在线下,通过数字化技术,博物馆的观展体验增添了沉浸感和互动性。例如《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通过浓烈的色彩对比配合灯光与造型装置,全方位渲染艺术氛围,藻井打卡点和尾厅甬道的设置,一步一景、匠心独具,让大家能更加深入地观看展览。
news.KemAOWAnG.orG。cn此外,博物馆也成了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博物馆教育、研学活动已经成为众多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增设手作、实验、探秘等趣味性的课程,让博物馆释放出更多文化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