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集团36周年集团庆暨青岛恒星科技学院24周年校庆活动圆满成功

青岛新闻4月19日讯(记者 刘文超)4月18日18时,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恒星体育场上灯火璀璨、人声鼎沸,两万余名师生与校友共聚一堂,共同观赏青岛恒星集团36周年庆暨青岛恒星科技学院24周年校庆晚会。晚会以“青春归巢 奋斗激扬 师生共进 同铸辉煌”为主题,所有节目由恒星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表演,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恒星自创建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NeWS.kEmAOWaNg.orG。Cn

NeWS.kEmAOWaNg.orG。Cn

当晚的恒星体育场被装饰一新,整场晚会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流金岁月如花盛开》《巍巍恒星三十六而励》《创新前行共创未来》。节目内容包括合唱、朗诵、舞蹈、音乐剧、服装表演、器乐演奏等,充分展示出恒星学子们的才华和对学校的热爱。节目设计构思独具匠心,传统与现代交融、学术与艺术辉映,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场地中央及两侧看台都坐满了前来参加庆典的各级领导、各界嘉宾、往届校友与在校师生。在这个充满喜庆气氛的夜晚,每一位到场的嘉宾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恒星对此次庆典的重视与精心准备。

在晚会的致辞环节,青岛恒星集团主席、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董事长陈昌金院士,向到场的所有领导、嘉宾、师生及校友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在致辞中,陈昌金院士回顾了青岛恒星集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展示了集团36年、学校24年来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并对集团、学校以及全体师生校友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美好的展望。陈昌金院士勉励大家:“惟志惟勤风雨兼程,初心如磐方得始终。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担负起建设恒星的责任,在全体恒星人的不懈努力下,把恒星建设成为健康永续的幸福大家庭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把学校建设成知名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晚会上,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莱西、平度校区,江西义门陈文化产业园的师生及工作人员送来衷心祝福。远在五湖四海无法现场参会的恒星校友也为母校、为师长、为学弟学妹们送上真挚的话语。随着最后一个节目歌伴舞《领航新时代》的落幕,恒星的庆典活动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校友论坛成链接校友纽带

在18日当天的庆典活动中,并不只有庆典晚会令人印象深刻。下午1时30分,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还在恒星大酒店举办了《“双向赋能”打造学校与校友发展共同体》论坛活动。

校友论坛由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校长徐爱民作开幕致辞,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海艳作校友会工作规划报告,世界园长大会主席贺光辉、校友张瑞峰等嘉宾主讲,校友总会会长陈昌金院士作总结发言,近500名校友共同参与了论坛。

陈昌金院士在发言中表示,论坛主题是“双向赋能”,旨在深化学校与校友之间的联系,通过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合作发展,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共同体。

NeWS.kEmAOWaNg.orG。Cn

徐爱民校长在致辞中提到,希望与各位校友在科学研究、实习就业、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母校及校友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

依托着青岛恒星集团11个蓬勃发展的行业集团以及青岛恒星科技学院18万校友的丰富资源,恒星校友会应运而生,建立起了一个链接校友情感、助力校友发展的筑梦平台。恒星校友会将着力于恒星校友所涉足的各个领域,为怀揣创业梦想的校友们,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帮助。同时,校友会还将汇聚校友的智慧与力量,建立起一个共享资源与经验的纽带。通过借助校友会平台,让更多恒星人更好地传承恒星精神,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NeWS.kEmAOWaNg.orG。Cn

缤纷活动让师生同享欢乐庆典

校庆当天,作为庆典系列活动的首个项目,“同心聚力,健步前行”活动在校园内的恒星大道开启,百余名参与活动的教职工精神饱满,热情高涨,跟随陈昌金院士围绕学校迈步奔跑。在为恒星庆生的同时,也传递出恒星“健康永续发展”的理念。

上午9时30分,在恒星大酒店举行了“齐贤谈”教授座谈会,该座谈会邀请到17位老教授,就“学校的未来发展定位和内涵建设”两项议题分别展开热烈研讨,为集团和学校的各项发展建言献策。

《“章”显青春筑梦恒星》趣味打卡活动,邀请了全校师生及回校校友在学校各处“景点”签到打卡,通过完成一系列解密、寻宝、知识问答等挑战,获取“星印章”,并最终获得充满纪念意义的校庆纪念品。除此之外,师生及校友们还可以在校园里乘坐复古铛铛车畅游校园、观看分布在校园各处的成果展、品尝庆典纪念蛋糕、打卡各种惊喜十足的社团趣味活动以及到运动场馆中参与多种文体活动。

回顾全天活动,这次校庆不仅是对集团、学校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它不仅增强了恒星与师生、校友之间的凝聚力,也向社会展现了恒星的风采和实力。以这次庆典为契机,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将继续秉承“文明、博学、实践、创新”的校训,持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继续深化“行校共建、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五育并举,着力于为全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