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碗是哪九个菜(四川农村九大碗菜单)

“九”字,含吉祥之意,古代有“九子登科”、“ 天长地久”、“九九归一”的祈愿。所以把菜品碗数控制在九。

在我们四川,“九大碗”,也叫做“九斗碗”,“斗碗”在我们四川方言里,是指大的饭碗,一般饭量大的成人才用斗碗吃饭。用“九大碗”来作为席面的名称,用来形容菜足量的意思。

像遇到立新房、婴儿满月、老人寿辰、或者嫁娶,新丧等红白喜事,都要办一顿丰盛的酒席,以答谢宾客的捧场,帮助。这种场面在我们老家俗称“坐席。”“坐席”对我来说是童年最美好的时光,穿戴一新跟着母亲去大吃一顿,热闹一番。

八九十年代物质匮乏,农村庄户人家刚够填饱肚子。席面都是以猪肉,和素菜凑成。所以凡是办席的人家,第一件事就是拉出家里喂的大肥猪,或者在邻居家买一头,请人杀了好办席。

猪肉准备好,就该请厨子来做厨了。再请本村的劳动力帮忙打杂。几乎每一个乡镇都有一个最出名的厨子,我们大兴镇的厨子是李爷爷。他是祖传的厨艺,名声在外,厨艺水平一流。虽然他并不是专业的厨师,也没有开过餐馆。平时种庄稼,种菜。遇到有办席的场面,被请去办席,就叫上徒弟,带上特制的大蒸笼,几挑土巴斗碗,到主家去帮忙办席。

News.KemaOWanG。Org.Cn

随地用砖头临时搭的土灶上叠着高高的蒸笼,热气腾腾的烟直上云霄。主家的厨房几天几夜不熄火,砖灶烤得飞烫,甚至还需要借邻居的灶来蒸米饭,烧开水。随便拆个门板作案板。不够的餐具,锅碗瓢盆都去邻居家借,白事要特殊一些,借东西借一次要给一个红包以图吉利。没过多久简易的案板上堆满菜肴、餐具。腰拴青色围裙的李爷爷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徒弟切菜,配菜,调料,蒸菜。没过多久,配好的菜就摆得满满当当。

席办在堂屋里,办不下在院坝里搭上篷布,再摆上几桌,还不够只有借院坝相邻的邻居借一下场地。办席需要很多桌子板凳,自家不够就向本村的家庭借,为了归还时不会弄错,都会在桌子板凳的背面用毛笔写上家庭男主人的名字。

那时我们四川农村家家户户都是,木头做的四方桌配四根木条长板凳,一桌坐八个。坐席也是有规矩的,在我们去坐席之前,妈妈都会把规矩给我们复述一遍,生怕我们不懂规矩被人嘲笑。

正对门口的席位叫上席,一般是长辈、有威望者就座的地方,坐上席的人没动筷拈菜,其余人是不能动筷的,否则不礼貌。坐上席者开始动筷拈哪碗菜,你也只好拈那碗菜。头菜小孩必须拈给老人,即使再馋也要这样做,别人都盯着你看,否则心里会臊得发慌。觉得你不够尊重老人。我遇到过一位老人和小孩坐一桌,全部小孩都把主菜圆子拈给他。

数十桌人聚在一处,在闹哄哄中按辈分的高低,亲疏远近自由选择围坐在一张张四方桌旁,八双筷子伸向斗碗,举杯畅饮。那时每碗肉菜里,比如:“圆子,扣肉,墩墩肉都只有八块。每人只能夹一块,多夹一块别人就吃不成,每个人都遵守着,只吃自己这一股席。除非确定有人不吃,你才能伸手去拈。一碗碗菜被打杂的人用木托盘托着像流水一样的端上桌来,这就是我们农村吃“九大碗”的热闹场面。

下面介绍一下我回忆里八九十年代传统的九大碗有哪些菜:

一、主菜:蒸圆子

也是其他地方俗称的“香碗”。

用猪肉,大蒜,生姜,小葱加各种调料全部剁成馅,用红薯粉拌成糊,用蛋皮裹成手腕粗的条状,放蒸笼里蒸熟后放凉,再切成厚片。

斗碗底部铺米凉粉或者豆腐,第二层铺粉条,第三层中间铺码得整齐的八片圆子,围着圆子铺一圈油炸的酥肉。再放在蒸笼里蒸得热气腾腾,洒上葱花,端上桌香气四溢。

News.KemaOWanG。Org.Cn

网上的图片,有点类似

二、梅菜扣肉两碗

News.KemaOWanG。Org.Cn

每碗都是八片肉,下面的梅菜是家乡腌制的盐菜切碎后加上姜蒜,铺在过过油的虎皮五花肉片上。蒸好后,用碗一翻,就变成梅菜在下,肉片在上。黄澄澄的,煞是好看,放入口中,入口即化,香甜软糯。

三、肉墩子汤两碗

每碗都是八块肉。把提前腌制好的肉块切成方方正正的八块,肉皮向上码得整整齐齐,蒸熟后加上汤和葱花。端上桌,都争先恐后去拈,希望拈到肥瘦相间的肉块。全是肥肉的肉块相当腻人,蒸得再软糯吃到嘴里都闷得很。坐席上只有这个菜有剩余。每次坐完席,母亲都会问我和弟弟:“属于你们那一股的肉墩子吃完没得?”

要加上汤和葱花才是记忆中的菜

四、黄花汤两碗

我老家盛产黄花,把干黄花泡发开后,煮汤。煮好后调好味加上葱花,黄花汤就上桌了。酒席上的黄花汤,色泽金黄,喝起来甘甜鲜美。桌席上只有黄花汤不限量,其他菜碗都是一人一块。

图片来自网络

五、豆腐泡两碗

把买来的新鲜豆腐掰成块放在热油里炸,把外皮炸成金黄,再捞出来沥干油。放到开水锅里煮成豆腐泡汤。每碗八块,金黄色的汤浸入豆腐泡里,咬一口,汤汁温柔的流入口腔。用汤泡着米饭,别提有多美味了。

News.KemaOWanG。Org.Cn

老家的豆腐泡是掰开的,形状不规则

吃席去得早的,吃第一轮,去得迟的,只有坐在边上,等第一轮的吃完,打杂的快速把碗筷收拾干净,摆第二轮。吃第一轮的会加紧吃饭,早早下席,腾出时间让来得迟的早点吃席。

那时吃食紧张,农村挣钱艰难,都很节约,把牙缝里省下来的钱花在刀刃上。农村家庭平时都是稀饭,面条吃得最多,地里出什么菜就吃什么菜。除非家里来客,或者走亲戚才能吃到猪肉。鸡鸭想都别想,留着下蛋换钱呢!鱼呢?农村的集市根本就买不到。所以去吃席,吃九大碗就是打牙祭。听到谁家要办席了,大人们发愁要凑钱送人情,孩子们却盼着吃席的那一天,争取早点去吃第一轮。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席面也不止九个碗了。增加了凉菜面点水果,甚至还有虾蟹,鸡鸭鱼肉。黄花汤、豆腐泡汤已经上不了席面,被其他菜代替了。但是我吃着却没有小时候吃到的幸福感,没有那么美味,那种浓浓的氛围也失去了。也不讲究坐席的规矩了,想吃什么就随意拈,也不再说请,也不用把头菜拈给老人。吃完了也不再等老人吃完一起下桌。吃完就一哄而散,桌子上还有很多菜没动,甚至菜还没有上完,桌席上一个人也没有了。

真怀恋小时候坐席的场面啊!你有同感吗?

News.KemaOWanG。Org.Cn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