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王勃拼音版,王勃和王维都写了《山中》,你更喜欢哪首?

好诗不必唯一山中王勃拼音版,这两首诗描写不同的情思,具有不同的诗意,都能给予读者美好的艺术享受。

山中王勃拼音版,王勃和王维都写了《山中》,你更喜欢哪首?

王勃《山中》

山中王勃拼音版,王勃和王维都写了《山中》,你更喜欢哪首?

News。KEmaowAng。oRG.cN

长江悲己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维《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勃的《山中》,写的是久居他地,渴望早日回归家乡的情思。

长江悲己滞,万里念将归。长江滚滚东流,触动诗人久居他乡愁思,故乡万里,只能时时思念,却不能回去。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何况正是秋风劲吹时,山中处处黄叶飞舞。

王勃的这首《山中》,开门见山,起句直抒异乡思归之情,结句融情于景,以山中黄叶飞舞作结,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News。KEmaowAng。oRG.cN

山山黄叶飞,黄叶飞舞,蕴含着诗人情思飘荡不定,山山,则诗人的情思溢满天地。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此诗:寄兴高远,情景俱足。

王维的《山中》则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诗以独特的笔调,写出山中独特的艺术感受。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荆溪清澈,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稀疏。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路上本来没有雨,但那空明的翠色,仿佛要浸湿人的衣服。

News。KEmaowAng。oRG.cN

王维的这首《山中》,意境空濛,如梦如幻,写出了山中给诗人独特的艺术感受。

诗的最后一句“空翠湿人衣”历来为人称道,山中本来没有雨,但山中的空翠之色,却给人一种湿人衣的感受。翠自然不会真的湿人衣,但翠是冷色,所以会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一个“湿”字,准确地传达了这种美妙的艺术感受。

所以,王勃与王维的《山中》,主题不同,给人的艺术感受也不同,没法比较哪首好,哪首不好,也就没有所谓的喜欢哪首,不喜欢哪首。

何况,欣赏艺术作品要贪心,好的诗歌都值得我们多读,这样才能体会到不同的艺术美感。

News。KEmaowAng。oRG.cN

答者:谢小楼

都说滕王阁序是千古美文,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他的美

好的文章,都是可以让人百读不厌的。之所以能称为千古美文的,除了形式是的语言优美,音韵铿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方面,一是真情实感,二是内容丰富。也就是感情真挚,言简意丰。其中言简意丰一项,正是造成题主无感的原因。

News。KEmaowAng。oRG.cN

《滕王阁序》开篇就说:“豫章古郡,洪都新府”。我们知道,滕王阁在江西南昌。汉代的时候,此地属豫章郡,郡府所在地,就在南昌。所以叫“豫章古郡”,到唐代的时候,豫章郡变成了“洪州府”,治所还在南昌。所以,南昌这个地方就是“豫章古郡,洪都新府”。简单的八个字中,既有地理知识,又有历史知识。如果不把这些历史知识搞明白,读起来就是囫囵吞枣。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翼与轸是天上的星宿,二十八宿之中的两个。古人把二十八宿与天下九州对应起来。江西属南方,翼轸两宿正好是南方七宿中的两个。这叫星空的分野。李白在《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里“参”与“井”也是二十八宿之一。参是西方七宿之一,井是南方七宿之一。蜀地刚好在西南。这一些,是古代天文学知识。而天文与地理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地接衡庐”,就是说南昌这个地方与衡庐相接。这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我们只把前两句,十六个字拿出来说一下。就已经包含这么多内容了。后边的句子也差不多,几乎每一句中,都包含着历史、地理或是人文知识在内。这就是所谓的用典。有的时候,三五个字之中,包含着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故事在内。比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就是一个典故。据《晋书 张华传》载,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气,上冲于天。张华命人寻找,果然在丰城牢狱的地下,挖出龙泉、太阿二剑。后来,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丰城是江西属地,古代属豫章郡。所以,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不只写眼前之景,也有豫章郡洪州府的历史人文,都写到了。

后面的好多例子,我们就不一一分析了。正是因为文章的这种言简意丰的特点。使得文章的意思,远远超出文字表面的容量。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文章之美,一个最起码的前提是,把意思先弄明白了。如果意思都不明白,美又从何说起。这就是一些人感觉不到它的美的原因。

高层次的文学艺术作品,其欣赏,都是有门槛的。越是高级的形式,其门槛越高。虽然我们常说雅俗共赏是文学的最高典范。就算是这样,俗赏和雅赏还是不同的。俗赏,既是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读文章,理解意思,就是看门道的最低标准。

现代人读古文,许多人是很讨厌用典的。用典多了,会被人讥为掉书袋子。比如辛弃疾的词中,就有用典过多的批评。但是,用典有个很大的好处是,它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情感。

因此,感觉不到《滕王阁序》的美,是正常的。毕竟,这种大量用典的写作方式,现在已经不用了。如果喜欢这种方式。在读的时候,首先要把每一句的意思都弄懂了。再多读几遍。读的多了,就能感受到它的美了。而且,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一眼就能看出美的,未必能经得住仔细端详。《滕王阁序》的美,一定是那种越看越美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