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前的12个征兆,一个人开悟后是什么感觉和表现

楼主好!佛家的“开悟”指自修自证的功夫开悟前的12个征兆,唯其本人心明,且开悟者不会外说“自己开悟”,总在隐藏状态,故外人不能旁观和评价,也就无法描述,不必去定义和探讨。下面简介些知识,供参考。

neWS.KEMaOWAnG.org.cN

开悟前的12个征兆,一个人开悟后是什么感觉和表现

neWS.KEMaOWAnG.org.cN

【1,开什么?悟什么?】

开悟前的12个征兆,一个人开悟后是什么感觉和表现

佛家说的“开悟”一词,多是禅宗一派度人的方便语,与“明心见性”等义,故“开”的是“心”,“悟”的是“性”。但“真心”无所谓开闭,“本性”无所谓迷悟,所以“开悟”这个词本身没有实义,是个假名、空名。佛经常把学人的修行过程比作“以手指月”,手指三宝,月指真心。“开悟”相当于标月的“手指”,是法师们教化弟子时,临机用的暂时语,别将之看的很神秘。

【2,对“开悟”的常见误解】

主要是三类:(1)错把“见境界”当开悟。其实,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修行中不论六根见到什么,只要动心起念,就一定是“没开悟”。为何?开悟=无心,哪来的“所见、所感、所知”呢?(2)错把“能言善辩”当开悟。其实,开悟=无住,只要心无所住,就不会有心理活动,不思量也不分别什么,与是否擅长言谈、写作无关。反之,从人的外形上,绝对看不出是否“开悟”。(3)错把“神通”当开悟。很多学人宿根福厚,实修中容易出点神通,都是五蕴六根的自障自惑现象,时有时无,并非真的实证。因开悟=无相,神通还是“相”的一种,对神通动心就还是“有相”,故神通≠开悟。真开悟的人即便有神通,也不轻易显示神通。

【3,“开悟”前后的对比】

在《圆觉经》里,佛对众生开悟的状态打过一个比喻,如同盲人突然复明。未开悟时,众生如天生的盲人,虽六根接触万物,但永不见真相,总是活在妄想里,认知的都是自误想象的虚幻世界。一瞬间开悟后,众生如明眼人,六根接触万物,全是真实,也就不再迷惑,见证的都是正确的真相世界。注意,开悟前后,众生自己还是自己,世界还是世界,啥也没变化,只是众生的眼病痊愈了,由迷而明,就叫恢复作佛。“开悟”就是这么回事,转念之间,彻晓一切而已,并不是进入了什么新境界,而是还在原境界里,因心明突然照见原境界的真面目。换言之,“开悟”就是转念、变心、复明,过去见假象,现在一瞬间见真相了;不是得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增长了什么,而是一无所得。

【4,“开悟”是个实修功夫,不在言谈。】

心与性都是佛家的“无为法”,在言语、思维之外,不能用语言、文字和念头描述,故“开悟”也是“无为法”,一说即错,一思即误,无法表达。对学人而言,每个实修的法门都有祖师开示,往往具体到进步的所有细节,老实照着修即可,不需要追求什么“开悟”,多此一念,日久成害。对禅门弟子而言,只是时时处处修“无心”功夫,成就都是“水到自然成”,心里不会自评“是否开悟或不开悟”,为何?无我故,无住故,无相故,无见故。对净门弟子而言,只是时时处处心生佛号,专持不移,心里也不会生起“开悟或不开悟”的念头,为何?一心念佛就是见佛,见佛=见心,见心=开悟,哪还要动念找别的什么“开悟”?所以,若论实修“开悟”的能力,净宗念佛法门比禅宗法门更契合众生根基,效果更好。

【5,对“开悟”的方便解】

古今佛家的很多法师都专谈过“开悟”问题,一般是从禅净经典语引申出来的方便义,不是实相义。禅门训练“开悟”又分两类:一类是顿教,当有人问“何为开悟?”师父直接棒喝,骂打一顿,推人觉性返照,电光火石间实修。一类是渐教,当有人问“何为开悟?”,师父不答,推人参悟《楞伽经》、《金刚经》或《心经》,或令人参话头,然后汇报所悟,给你勘验对错。净门的“开悟”没这么麻烦,就是直接观佛和念佛,功夫到家,一心不乱,能往生即可,不求什么“现在开悟与否”。为何?但能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即往生=开悟,而不另修什么开悟!

【6,“开悟、觉悟、顿悟、彻悟”的区别】

neWS.KEMaOWAnG.org.cN

四词近似,略有四点不同:(1)觉=悟,故觉=开悟=顿悟=彻悟。(2)“开悟”有层次高低和前后之分,故包括顿悟、彻悟。(3)顿悟可以指“开悟”的每个阶段。(4)彻悟=成佛,即前三词不一定指成佛,没有确指含义,只代表修行有成就,但这个成就未必是“成佛”。

【7,“开悟”的前提条件】

明白上述内容,就知“开悟”的快慢早晚,取决于三个因素:(1)前世宿因,佛家各派祖师们的“开悟”多因此条件具足。(2)今世苦功。佛家各派弟子的“开悟”多依赖于苦参苦修,功夫一到,豁然开朗。(3)今世法门。古代学人利根多,直修禅宗顿教法门,容易开悟;现值末法,钝根人多,修净宗法门更易开悟,且成就更大。

【8,两首开悟偈的对比】

(1)高高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不似老僧一边闲。

neWS.KEMaOWAnG.org.cN

(2)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还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评:前一个是“悟事”,见后而悟。后一个是“悟理”,不见而悟。

总之,别把“开悟”当学问探讨,也别当做高不可及。只要去实修佛家的每个法门,功夫日深,心明一分,就慧一分,而不必刻意求什么“开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