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胡服最早由引入中原,翻领胡服
唐代的历史多次被搬上荧幕,比如2018年的《妖猫传》,这部电影还是比较考究的,穿着基本按照唐朝风格来。唐代女性服饰到底什么样?我们可以利用史料的文字记载去复原,也可以从丰富的墓葬出土文物中去寻找答案,壁画与陶俑对我们全面了解女性形象意义重大。总体来看,唐代女子的日常装扮,由裙、衫、帔组成。裙好理解,衫是指上衣,帔是指披在肩背上的服饰,这与汉魏以来的传统服装没有太大的区别。
唐三彩女陶俑
nEWs。KEMaOwAng.orG.Cn其特殊之处在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初唐开始,胡服成为时尚,上自帝王官宦,下至庶民百姓,无不为之倾心。什么是胡服?胡服传入中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包括的范围也很广,既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有天竺、波斯、大食以及中亚各国的服饰,其中最常见的是双翻领窄袖抱服。
历经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则天时期到开元盛世,胡服在女子时装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才子们盛赞其美貌和异域风情,大量的诗篇以她们为主角。如此一来,美的定义多了一重外来文化的浪漫风情,引领唐代女子大胆追求、模仿。结果就是女性胡服成为流行,\"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化妆也有鲜明特色。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盛唐之时,女子胖胖的脸盘上以白粉打底,两腮涂抹得非常红,好像两抹红霞;嘴唇涂得很红,娇艳欲滴;眉形画得又粗又短。远远看去,眉黑、面红、唇红,浓艳而大胆。
继续深入,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一时期妇女的服装从全身遮蔽到逐渐简化、暴露,这反映了什么情况?第二,天宝年间女子穿男人衣成为风尚,如何理解这一现象?从遮蔽到暴露,是女装开放程度的变化,其社会背景是唐朝经历几代君主的传承,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思想活跃、艺术发达,大大推动了女装的变化,女子的衣着由保守走向开放,女服袒胸露背,敢于展示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来看女扮男装问题。穿着男子的衣服靴子,甚至戎装,受到社会上许多女子的喜爰。女子出行时还会戴上羃䍦(mili)。
羃䍦最早是西域地区男子的装扮,用来遮挡西北的风沙。到了唐代,它俨然成为女子遮蔽容颜的帽子,带着长长的披巾,遮蔽全身。穿着男装的女子,是否代表着唐代妇女的自我意识较强,想要拥有和男子同样的权利和地位呢?我们来看武则天的例子,风水玄学大师袁天纲,第一次见到婴儿时期的武则天时,她穿着男孩子的衣服,所以才有\"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错把则天当做男孩的误会。后来发现则天是女孩儿,非常惊讶,说出了\"后当为天下之主矣\"的预言。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曾经穿着男装去参加宴会,向父王、母后展现自己。她们对男装的喜好,必然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不仅是要突破内外之别,参加社会公共活动,还要谋求相对的平等地位。可以说唐代的部分女性已经拥有了较强的性别意识。但是,不同社会群体,或不同社会阶层的妇女,女扮男装的情形也不相同,女扮男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展现自己的个性。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
nEWs。KEMaOwAng.orG.Cn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重大改革。
战国初期赵国是个强国,后来渐渐衰落,到了战国中期,武灵王即位,国势一天不如一天,秦国,匈奴,林胡不断来侵,国将不国。
nEWs。KEMaOwAng.orG.Cn赵武灵王立志改革。
一日武灵王对大臣:缓\'说:\"赵国东有齐国,北有燕国;西有秦国,三面临敌,若不奋发图强,终会被灭。列国纷纷变法图强,我想从移风易俗开始。你看中原衣冠长袍大褂,干活打仗多有不便,不如胡人短衣窄袖,我欲改革。楼缓极力赞成。
nEWs。KEMaOwAng.orG.Cn第二天武灵王着一身胡服上朝,满朝文武大吃一惊。
武灵王又找大臣肥义相商,肥义说:\"大王所为,有利国家,他人非议,不听就是。\"可是朝中阻力最大的是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这人年高望重,坚决不同意改革服装,这几日闹情绪装病,朝也不上。
武灵王得知亲自登门。公子成正在后花园池塘钓鱼,见武王到来,忙起身相迎,苍促中踏住衣服前摆,一迈步跌倒在地。大王上前扶起,说:\"若穿胡服,绝不有此一跌。\"说罢将带来的胡服让公子成换上,让他走两步,果然行动自如,起坐方便,两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公子成着胡服上朝,众又大惊。
自此,满朝胡服,蔚然成风。武灵王又引进骑射,整军尚武,仰手接飞猱,府身散马蹄,赵国由此强大。
公元前3O6年,赵军打败中山国,收复侵占之地。公元前297年收复林胡,楼烦失地,遂成强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