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记重拳打出,这一次直指互联网平台最神秘的“黑箱”。
算法新规正式施行
打开短视频软件想刷个五分钟放松一下,一抬头半小时过去了……
打开打车软件叫个网约车,同样的距离,同事居然比我便宜?
打开购物软件,买点日用品囤货,经常买的那款纸巾却越来越贵。
相信上述经历对于常在互联网冲浪的网民来说一定不陌生,而这些奇怪的现象正在渐渐得到整治。
NeWS。kemAOWANg。OrG。Cn3月1日,由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
这次新规,直指互联网平台中那个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黑箱”算法推荐,具体指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行为。
在总计三十五条的《规定》中,详细地指出了当前互联网推荐算法的几大积弊,并相应进行了规范和监管。
例如,常见的大数据杀熟、互联网平台垄断、虚假新闻推送、用户过度沉迷、老幼群体权益保护乃至劳动者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都被一一列在新规之中。
并且新规还落实了主体责任,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监督举报机制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等。可以说是较为全面地关注到了算法推荐服务中的方方面面。
对于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了选择权、删除权等权益,新规第十七条这样写到,算法服务提供者通过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并提供选择或删除针对其个人特征的用户标签的功能。
可以说,新规切实保障了用户的权益以及隐私安全,避免被大数据算法坑害。
无独有偶,继去年苹果公司推行iOS隐私政策,以减少移动设备对用户的数据追踪后,Android系统母公司谷歌也加快了用户隐私保护的节奏。
据媒体报道,谷歌将推出用户隐私保护系统“隐私沙盒(Privacy Sandbox)”,将会对用户数据进行追踪,并且限制第三方应用共享用户信息的行为。
而在苹果公司推出的隐私新政中,iOS系统中的App必须获得用户的同意,才能获取用户的广告标识符。
而个人信息可以说是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基础,对于依赖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的互联网平台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顺利的话,这些新政将会加大对用户权益的保护,也将改变互联网生态格局。
被滥用的算法
一开始,推荐算法的诞生可谓是切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互联网内容的流通效率。
我们的每一次点击都在帮助后台的算法进行学习,学习用户的兴趣、性格,甚至情感倾向。
再结合现有的内容池,快速从中筛选出适合用户,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或者产品,让人逐渐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瞌睡了送个枕头,想学习了来本好书,这样的幻想曾出现在每个极客脑海中。
掌握精确算法推荐的平台顺势收获了众多新增用户,比如今日头条和抖音,在字节跳动崛起的过程中,算法的作用不可忽视,甚至有人直接宣称“字节跳动就是一家算法公司”。
但是随着算法推荐的扩大化使用,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比如越来越多的精准广告,越来越窄的信息茧房效应,甚至算法开始和隐私结合起来,侵入灰色地带。
一句“每个人在互联网上都是裸奔”,让大家渐渐对算法产生不满。一方面是因为低劣的算法在作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算法的滥用。
臭名昭著的“大数据杀熟”就是在算法推荐滥用的背景下诞生的。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金云就曾带着团队20几个人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等5个城市专门做了实地调查,一行人共花费近50000元,打车800多次最终“实锤”了大数据杀熟的存在。
“手机越贵,打车可能就越贵。”这样的荒诞事实,被彻底暴露出来。
据北京消协公众号近期调查显示,总计约4200份调查报告显示,超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历过大数据“杀熟”,网络购物中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其次是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行业。
除了用户之外,外卖小哥这类依靠互联网平台谋生的群体,更是被算法不断压榨,比如《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就描述了在外卖平台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外卖骑手的配送时间不断被压缩的现实。
至此,算法推荐服务几乎失去了大众的喜爱,《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有七成受访者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近五成受访者表示在算法束缚下想要逃离网络、远离手机。
前段时间,一则“海底捞被曝私下给顾客打标签”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这项与个性化算法推荐沾边的行为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该话题阅读次数超过5.8亿次。
NeWS。kemAOWANg。OrG。Cn这些数据背后,体现的是用户对算法推荐滥用的不满,行业急需迎来整治。
NeWS。kemAOWANg。OrG。Cn李彦宏曾说过,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
而现在看来,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渐渐捡起曾经被我们轻易丢下的东西。
NeWS。kemAOWANg。OrG。Cn行业期待蜕变
此次新规,并不是要彻底杜绝算法,而是要让算法透明化,回归用户的掌控,而不是操纵用户。
比如在第六条中这样写到,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优化算法推荐服务机制,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第九条中同样写到,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优化、加强、完善,这些词语清晰表明了当前舆论对算法推荐服务的期待,我们希望算法能够与隐私隔开,给我们带来便利,而不是带来麻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新规的监管下,互联网平台必将迎来巨大蜕变。
以擅长个性化营销的电商平台为例,在货找人的发展阶段,商家可以依靠精准推荐快速猎取用户,而重视营销和流量的卖家获得更大利益。
但是在隐私政策和新规时代,失去“瞄准镜”的互联网营销将会效果大减。
这就要求商家必须学会多条腿走路,行业竞争也渐渐回归到本质竞争阶段。相比那些擅长流量的商家,专注产品和用户价值的企业更有机会脱颖而出,产品力成为夺取用户的关键因素。
NeWS。kemAOWANg。OrG。Cn据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21年度大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粘性超过其他行业,总时长占比达到了25.7%。
对于内容平台来说,促进优质内容的生产,才是获取用户关注的关键。在防止用户沉迷的新规影响下,以抖音为主的“时间杀手”将会进一步加强防沉迷系统的搭建。
总的来说,这次新规不能帮助我们关闭黑箱,而是帮助算法推荐服务脱下那层灰色的外衣,让整个行业回到健康发展轨道。
作为用户的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权利,积极履行监督和举报的权利,帮助算法推荐服务重获新生。